咖啡館





近年開始接觸咖啡,然後愛上了咖啡館。剛好陸陸續續迎接著一陣陣的咖啡館浪潮,每年一波波的開啟與退去,能存活下來的都有好幾把刷子,進行著各自的發展模式。老一代的屹立不搖,無緣目睹他們的初創輝煌;中生代去蕪存菁,正是穩定成長與發展觸角的階段;新生代如雨後春筍,形形色色、意氣風發,亦難免參差不齊,有待歲月考驗。



我對於咖啡懂得不多,去過的咖啡館也不過寥寥幾家,但接觸觀察了一陣子,倒也稍微知悉這環境的現況。很多人都有開咖啡館的夢,因此風格千變萬化。

大致較受歡迎的有幾種,我也是用自己的話語分類,很早期有許多台式風情的咖啡館,融合日據風格與台式情懷。接著仿效西歐復古風情的咖啡館陸續出現,多多少少都有所謂「左岸咖啡館」的影子。然後慢慢轉型,開始有符合文藝青年的新浪潮文化萌生,咖啡館空間有越來越多的煙灰與思想,凝聚更多的活動和同好。接著日和當道,注重每個細節與溫暖氛圍,投注更多心力在環境周邊與餐點,精緻可愛的日式雜貨與手工鹹甜點皆躍升為主力。接著接著,北歐極簡風竄出,成為新一代的寵兒,採納大量自然光與設計性十足的內裡,簡單又有格調。當然,沒有最後,還有許多無法形容、歸類的自我想法:後現代拼貼、老屋新力、都會情調、社區便利站或多角經營融合。

所嚐試過的有限,還有許多天地未能觸及。只能怨自己見識淺短、經費短缺,無能為力。但慢慢的也知道自己的口味和所向。有時千里迢迢只為了嘗鮮與眼見為憑,多少都是值得的。而依賴的還是家裡附近的好地方與方便去處,隨時想到就可以有個好地方放空、有個人可以隨意聊。家裡無法靜心就去、閒來無事就去、腸飢喉乾就去。然後可能很快就口袋空空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其實,至今還不是我所想說的,我知道很離題。

是今天的意氣用事讓我有了一些想法。下午去了第一家店,可能老闆剛睡醒開店,準備時還朦朧,語氣不佳讓我心受委屈,我就是當不了奧客,還是客氣的離開了。只能自認倒楣,千里迢迢還自討沒趣,於是另覓他處。在小巷內幾番迴轉,總沒有歸心之處,或許處處人滿為患,突然瞥到一個清幽的店家,不假思索、毫無猶豫的就進去了。

一進到那陌生空間,我的記憶體瞬間忙碌於分析思考。這空間似乎混亂極了,瞬間竟然找不到最令我滿意的座位,眼神掃到靠牆明亮的乾淨空間,我想就是這裡了。店主人似乎是一對夫婦,大剌剌的坐在沙發上聊天,看到我就像二兵看到士官長一樣的精神殷勤,我一點都不介意,隨性就好。

店裡的牆壁豐富又混亂,要了菜單點了焦糖拿鐵,迅速逛完店內就坐下玩手機,拿出來開始看。店裡就我跟兩位主人,還好我很會自得其樂,但我就很難不去聽他們在聊些什麼。聽到他們當下的對話,頓時有點緊張,當然不是因為準備把我煮了,而是有點擔心我接下來的咖啡。似乎有點手忙腳亂的在實驗室玩樂,不時聽到微波爐與冰箱的聲音,怎麼感覺更不安了。不久又不快之後,我看到我今天的成品了,不算專業也不致於恐怖。隨即喝了一口,不算優良但也不會無法入口。沒關係,我就悠閒的看著自己的書。

之後一直一直,就還是我一個客人,之中陸續有人經過、駐足,然後走掉,他們也很開心的聊著天,害我一直想聽他們的對話。老夫老妻的對話其實溫馨搞笑,只是在說某某材料用完要再去買,這次要買大的還是小的,再加多一點還是少一點的口味不錯。在我聽來就像在開業前的實驗與嚐試,然後講完兩個人還很開心笑了起來,我也笑了,比較苦而已。

店裡沒有豪華音響、高檔的爵士樂或品味獨立音樂,有一台小小聲的收音機放著FM廣播。但因為店裡清幽得緊,主持的內容聽得一清二楚,我也聽得開心,一下午播了好多首經典的國語老歌,只要老闆會的他都會跟著唱,我又笑了。

咖啡喝完,我也準備要走了,在老闆親切的歡笑下離開。

其實我找不到什麼點去特別介紹這間店,但我也找不到什麼特別的點去排斥這間店。雖說很多地方都很不及格且難以喜歡,但店主人給人的感覺就是舒服沒壓力,稍微看了店裡的樣貌,可以發覺也是經過許多顧客的累積而成。過去的活動照片、許多人留下的作品或塗鴉,充滿雜亂無章的趣味。

總之,一些基本功夫再加強,外觀與飲食良好應該就會更討喜。



留言